2022年12月25日 星期日

讀書心得|《懲罰貧窮:大數據橫行的自動化時代,隱藏在演算法之下的不平等歧視》

 

《懲罰貧窮:大數據橫行的自動化時代,隱藏在演算法之下的不平等歧視》


這本書主要是在講美國社會中,採取科技化的福利管理方法看似中性,實則對窮人階級仍然充滿歧視的狀況。從「濟貧院」開始講起深植於美國人心態中,對貧窮的歧視,濟貧院的陰魂仍然在美國人的價值觀、福利法規中遊蕩。

這是一本聚焦在討論美國內部的書籍,裡頭的提到的法規和名詞對我而言很陌生,但作者以報導的形式穿插生活在其中的人真正遇到的困境,讓這本書是有血有肉的。我對台灣的相關法規也不熟悉,所以不確定書本裡提到的三個州、三種福利體制和台灣有沒有相同或可以借鑑的地方,但這三個州的共同點,就如同書本作者在序裡頭提到的:「管理科技不是中性的,而是政府畏懼經濟不穩定又仇視窮人所設計出來的,並且它們又進一步塑造了政治與貧窮的經驗。

窮人要獲得補助是有重重困難:大量複雜文件與陳年佐證資料、不人性的作業時間與流程、被監視一般的定期查訪與身家調查、機構的空頭承諾與社會的排擠。作者稱呼那些科技的福利管理方法為「數位濟貧院」,並總結了它現存以及可能會擴張到更多人的危害。

我喜歡裡頭提到的一句話:「尤其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特別容易出現這種觀念:他們認為這只是資訊問題,無家可歸者只是沒有資訊罷了。」但並非如此,貧窮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,而對抗貧窮的路卻是漫長而飽受煎熬的。

我認為這本書讀起來會有點陳悶,因為離台灣太遠,但裡頭提到的資訊蒐集和判斷,又好像離我們不是那麼遠,制度對貧困的人產生的困難或許也存在在我們的社會裡,那是不是也是一種懲罰貧窮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塵土

 旅行中,他聽過一個故事,關於這座城之下的一坯土。 「英雄安德烈,我的摯友啊,我相信你一定是深思熟慮過後才來提出你的要求,說吧,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。」 「我尋求死亡。」 「安德烈,你明知我是不可能答應這種事情的。」 「或者消滅所有的歧見。」 「很有趣,安德烈,如果我和你意見一致,...